6月14日11時,北京市政府召開疫情防控第115場例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有關情況,并答記者問。
6月13日0—24時,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6例,陽性檢測者1例。確診病例中男性15例,女性21例;北京戶籍8例,其他省戶籍28例;現住豐臺區30例,大興區4例,房山區1例,西城區1例;在新發地市場工作者27例,曾直接或間接暴露于新發地市場者9例;通過主動就醫發現11例,疫情溯源篩查主動發現25例。新增疫情爆發點指向新發地批發市場。
消息一出,熟悉的神經緊繃感再次出現。新發地市場切三文魚的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,那么病毒從哪來,對農產品市場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?
01
病毒從哪來?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,目前還很難去斷定批發市場的傳染源到底是什么。比如,我們不能因為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,就下結論說三文魚就是傳染源。
可能的情況:
1、可能是國內攜帶病毒的人接觸到了案板,留下了病毒,這種可能在之后的處理中也較容易控制和解決。吳尊友提到,可能案板的主人就是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,他在講話過程中飛沫落到了案板上;比如,可能前來采購的客人是新冠病毒感染者,他在案板前待的時間比較長,在與主人交流或砍價的講話過程中,也可能造成案板被污染;比如,可能案板主人銷售的其他物品是被污染的,帶有新冠病毒,也可以污染案板。
2、可能是進口三文魚【攜帶】了病毒,一種可能是三文魚本身是傳染源,但根據我們之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,這種不大可能是在水產海鮮中傳播。另一種可能是捕撈、運輸過程中被攜帶病毒的人污染了,目前海外疫情比中國嚴重,如果是這種可能,那么從疫情嚴重國家進口的物品就要格外注意了。吳尊友表示,正常自然界的魚身體內是不會帶冠狀病毒的。但是魚被捕撈之后,由于處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,可能導致魚的表面被污染,而污染的海產品被運到中國,中國工人處理過程中受到了感染,進而導致人與人的進一步傳播。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推測,需要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證實。
揭開真相,需要通過不同渠道搜集采樣來驗證,評估到底哪一種可能性更大。新發地批發市場人流大,銷售的物品品種太多太復雜,不是在很短時間就能理得清楚的。只有把所有人流和物品都查清楚了,才有可能展現出全貌。
02
對市場影響幾何?
新發地疫情與年初疫情發生背景并不相同,目前全國大局已定,正屬果蔬等農產品集中上市的季節,僅局部反復,并不會對農產品供應鏈造成較大影響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事件本身感染原因的挖掘與呈現,才是后續影響的導火線。1、引發消費心理沖擊,線上消費逐漸成為常態。新發地疫情消息出來后,各電商平臺成交和備貨狀況明顯放大,可見人們對病毒的恐懼并沒有隨著時間而消散。類如網約車、共享單車的出現,驗證了消費者全新消費習慣的養成所帶來的發展空間,此次疫情大大縮小了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和固化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“線上買菜”這種新消費習慣亮起了綠燈,這對食品市場來說意義深遠。對農產品企業而言,繼續擁抱“互聯網+”,快速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,促使更多實體店開拓線上途徑,加深與生鮮電商、線上購物平臺的合作,勢必產生良好的發展效應。2、海產品、肉類等進口食品受影響,國內食品替代性消費增加。為保障食品安全,海關有可能會進一步從嚴檢測,對進口檢疫要求會有所加強,進口海鮮產品、肉類食品或有所放緩。而替代進口下降,國內海鮮產品、肉類食品消費需求或短期有所增加。國內畜禽產品價格將大概率出現增長,這也許會驅動下半年乳制品需求及價格的增長。3、為滿足蛋白食品替代需求,牛奶、雞蛋、豆腐等食品消費或短期有所增加。疫情的反復出現,會警醒消費者提升自身免疫力,加強營養攝入。雞蛋、牛奶、魚等作為優質蛋白食物,有利于促進免疫細胞修復,提高人體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力。新發地疫情導致恐慌情緒,消費者可能會降低海鮮等蛋白產品的消費。為滿足優質蛋白質需求,牛奶、雞蛋等食品的消費則會有所增加。對乳企而言,在這個特殊時期,誰能敏銳地抓住消費者的需求變化,研發滿足需求的健康乳品并持續創新,拉近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,必將在市場中贏得先機。
4、加速強化國內農產品市場生鮮供應鏈,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溯源進程。此次疫情反復,也給農產品市場提個醒,建立專屬生鮮供應鏈,徹底打通“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”,實現人、財、物的全面實時監控。區別于傳統市場在肉菜類供應上的“各自為政”,發揮整合優勢,尋求穩定、安全的上游供應商,加強市場銷售食品的抽樣檢查,實現從銷售到餐桌,養殖、加工、銷售的每一環節都可追溯、可查證,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食品安全。